十四世纪之前,西方被笼罩在“至高无上”基督教会的统治之下,在此期间人文主义思想受到了压制。教会统治的之下,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各种教条束缚着,一旦有人的言论对基督教会发表评论,别更提是对教会不利的了,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对,幸好在十四世纪,人们的思想汇聚到一起,迸发出新的人文主义之光。本文以文艺复兴为依托,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何为人文主义?顾名思义,人文主义是代表着人类文学思想,最早形成于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期间。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提倡人文的人们的积极推动,人文主义从小小树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由一开始的一种小众思想发展为大的思想体系,形成一种在当时看来可以称得上是崭新的人的世界观,并且势头越发的强大,甚至成为了一种思想上的利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许多的积极文学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绝对是这一时期产生的积极思想中的一大“巨头”

 

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首创性的把关注的对象从“神”转移到“人”,让人们关注到人类本身的重要性,不再被虚无缥缈的“神”而蒙蔽,产生人类自己的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首先就对传统意义上至高无上的“神”提出反对,认为人应该是一切的本源。往日中世纪无数的人类被宗教神学迫害,不仅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还对人们的身体进行残害。人文主义思想犹如思想上的“救世主”,把被困于枷锁中的人解放出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唤醒人们的意思,从宗教牢笼里挣脱出来。

并且,人们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由母亲同样经过十月怀胎孕育出来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不存在“奴隶命贱,贵族命贵”一说。人们在人格上更应该是相等的,没有任何一个上司可以凭借自己职位高人一等就随意驱使下属;没有任何一个奴隶主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大气粗就随意买卖奴隶;没有任何一个富人可以凭借自己家财万贯就随意轻视穷人等等,不但如此,保守的等级观念更是被人文主义思想所反对。

 

说到底,人文主义与这些陈旧宗教思想冲突,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任何的不平等、不人性、不理性的存在都是人文主义思想所反对的对象。人文主义思想如同封建社会的一道思想曙光,照亮了人们长久无望的内心,给人们以信念和人性的温暖,并一举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积极文学的中心思想。

二、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奠基石

十四世纪,西方人头顶上还被一层厚重的名为“基督教会”的乌云笼罩着,思维活跃的人们被压得喘不过气,终于,有人不畏强权勇敢地站出来,引领着一批具有新的思想特征的人一起反对宗教。这股势力越来越大,并且最终足以能够和基督教会的相匹敌。这股势力使一批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从封建宗教的蒙蔽中闯了出来,为人伸张正义。这样的人起初只是几个,人文主义思想的积极性优势显著,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

 

人文主义起初出现于法国,因此法国是西方最早有了这种积极反封建思想的国家,当时的法国社会充满着来自人文主义的新气息。就在这时,一位来自法国、率先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熏陶的法国人拉伯雷,用自己的笔作为武器,以大脑中人文主义思想为动力,写下了一本人文主义著作——《高康大和庞大固埃》

这部小说有极高的文学艺术色彩,是法国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开创了法国人文主义长篇小说的先河。拉伯雷的创作初衷就是批判封建教会,在《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一书里,他借高康大和庞大固埃两个人物辛辣地讽刺了教会的丑恶嘴脸与冷酷无情。这本书一经出版,使许多人开了眼界。拉伯雷成功了,他的这本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为人、人性表达肯定,而不是像以前忽略或是反对。

 

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则更有人文主义文学先驱,乔万尼·薄伽丘就是其中一位。他创作的《十日谈》则更为直接,创作背景正是十四世纪黑暗的封建时代,通过一则则的故事表现出教会的虚伪。在这些像薄伽丘和拉伯雷一样的人文主义思想者的推动之下,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第一次顶峰。随后在十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的热潮已冷却,法国的人文主义思想者米歇尔·蒙田在目睹宗教残忍的宗教大屠杀之后,心里被震撼与悲痛充斥着。他很难想清楚,为什么教会会下这样的狠手,失去生命的可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件,而是成千上万的、活生生的人啊。也确实没人能揣测出冷酷虚伪的教会的心思,于是蒙田将心中的这份悲痛写了下来,零零散散的随笔最终组成了一本《蒙田随笔》,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对后来的人文主义大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总结

诚然,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个性,人文主义也重视这一点,认为人的自我个性应该施展外放,而不应该被宗教抹杀。没有人愿意过苦日子,人们内心向善,就应该去积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幸福。人们更应该有自己的文学读物,不应该被宗教思想灌输,迷惑了心智。宗教思想蒙蔽之下的的人们愚昧而无知,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思想,一味的接受外在的旧思想,可以说这样的人可怜至极,甚至称不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这样的人不应该越来越多,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正解救了这一类人。

由此看来,人文主义不失为一种伟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蒙田随笔》, [法]米歇尔·蒙田,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6年10月

[2]《十日谈》,[意]乔万尼·薄伽丘,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年5月

[3]《高康大和庞大固埃》,[法]拉伯雷,上海译文出版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