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祖籍山东省临沂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也是东晋第八位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自幼随父亲就开始学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王献之雕像

根据有关的历史事件推断,《地黄汤帖》(又名《新妇帖》),是王献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此帖纵25.3厘米,横24厘米,6行,计44个字,写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它是王献之临终前最后一幅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可以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

在王献之到唐太宗的近三百年时间里,王献之在书坛的地位,曾经一度超越其父亲王羲之,成为了当时百姓喜欢、多位帝王推崇的的“书圣”,而《地黄汤帖》也成为历代书法家临摹的经典帖子。

王献之《地黄汤帖》

说起王献之的这个行书《地黄汤帖》里,其中提到的“地黄汤”其实就是一个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一个药方,这个药方有一剂药物叫地黄,这个药方在我国中医学上具有非常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并把它列为药物中的上品,久服后轻身不老。

王献之的《地黄汤帖》原文:

新妇服地黄汤来,似减。眠食尚未佳,忧悬不去心。

君等前所论事,想必及。谢生未还,可尔?

进退不可解,吾当书问也。

王献之的《地黄汤帖》译文:

我爱人服用地黄汤以来,病情似乎有所减轻,但睡眠和饮食仍然不好,我的忧虑无法消除。你们先前所讨论之事,想必已经谈到了。谢生没有回来,这是为何?他进退无常,实在令人费解,我要写信去询问他。

王献之《地黄汤帖》之一

《地黄汤帖》全篇用笔外拓,笔画圆腴纵逸,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极富运笔的节奏感。起笔之初的“ 新妇”两字写得比较拘谨凝重,从“服”字以后就逐渐放开,尤其从第二行“减”开头一字就更洒脱,笔画连绵流畅,提按自然飘逸,停转纵放自如,蓄势后再放笔。如“眠”字竖钩,“食”字长撇,“尚”字第三、四画,“忧”字第一横与横钩、“前、所”二字的长横,最后一行前三字都是出锋收笔,“书问”渐紧,至“也”字戛然而止等等,都有充满行草书的韵律感特点。此帖点画精谨,用笔一丝不苟,是研习行书最好的法帖之一。

王献之《地黄汤帖》之二

《地黄汤帖》是很规范的著名行书作品。其笔法方圆兼备,短小的笔画多显圆曲,顾盼左右,俯仰生姿,并由内敛逐渐向外延展,收放颇耐人寻味,这是王献之不同以父亲用笔的特点。

现存的《地黄汤帖》墨迹为唐摹本,原藏于宋内府,有高宗赵构题签。曾经有书法大家贾似道、文征明、王宠、文彭、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等人递藏,此帖曾刻入《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筠清馆法帖》等丛帖中。

王献之《地黄汤帖》之三

说起王献之的《地黄汤帖》书法古今中外褒奖太多,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

朋友们,您对王献之临终前的《地黄汤帖》是一个怎样的评价呢?敬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欢迎加入交流与讨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