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南京疾控部门通报,引起南京疫情的是德尔塔毒株。目前,德尔塔毒株已出现在至少132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疫情的主要流行毒株。

德尔塔毒株是啥?

它到底有多毒?

为何人们谈之色变?

长江云【疫问医答】第一期

就来说说这个“德尔塔”

一、什么是德尔塔?

德尔塔(Delta),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据印度卫生部今年3月底公报,这种新的变异毒株携带E484Q和L452R突变,可能导致免疫逃逸和传染性增强。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表示。

二、德尔塔毒株到底有多毒?

1.传染性更强:“根据世卫组织研究,德尔塔毒株和老毒株相比,传播率增加了一倍。”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很强。特别是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最快24小时发病,10天内可传五六代;传播速度在加快,其传播能力较以往毒株提高了1倍。在广东广州甚至出现无接触情况下14秒病毒传播案例。

德尔塔的代际间隔

2.病毒载量更高: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的特点,其呼吸道病毒载量是原始毒株感染者的1260倍。这说明,德尔塔毒株的自我复制速度非常迅猛。被德尔塔毒株感染后,患者发病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

7月12日,中国广东省疾控制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发布的研究论文指出,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载量是原始毒株感染者的1260倍。截图自medRxiv

3.免疫逃逸效果:德尔塔毒株可能存在免疫逃逸效应,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对此,冯子健研究员分析认为,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过疫苗的人。疫苗对新毒株仍有保护作用。

三、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传播以及空气传播。

钟南山院士说,对应德尔塔毒株,“密切接触者”的概念要改变。过去的“密接”概念,是确诊病例发病前两天的家人或同办公室、1米之内同吃饭、开会的人,但现在已经不适用。针对德尔塔病毒的“密接”概念,与确诊病例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四天在一起等情况的人,都算是密切接触者。

四、感染“德尔塔”毒株以后有何症状?

早期症状可能就仅仅表现为乏力,或嗅觉障碍,或轻度的肌肉酸痛,它的症状并不典型。

如果个人有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史,或者可能是密接、次密接的时候,会出现轻微咽痛、轻微的乏力、轻微的胃肠道、嗅觉障碍、味觉障碍。其临床表现和既往毒株导致的临床症状没有什么显著差别,都还是过去大家熟悉的一些感染症状,比如说发烧、干咳、乏力等等。

五、“德尔塔”毒株如何杀灭?

新冠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在自然界中,很容易被破坏消杀。不管德尔塔毒株如何“狡猾”,但其本质仍是新冠病毒,仍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性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乙醚和氯仿也可以灭活病毒。

但高温并不会影响新冠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新冠病毒也不会在夏季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消失。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国暴发并持续扩散,足以证明新冠病毒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传播的能力。

六、我们该如何防范“德尔塔”?

1.公众要及时全程接种新冠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2.合理安排出行,在公共交通工具、两站一码头等公共场所要严格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在接触公共场所门所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设施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双手,可以使用含有75%酒精的手消液;

4.不扎堆,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5.在公共场所打喷嚏、咳嗽等,及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

6.减少使用公共餐具,坚持分餐制;

7.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尽早去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核酸检测,排除新冠感染。

科学防控,战“疫”必胜!

来源 | 长江云综合

来源: 长江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